
稳定币
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朋友们,咱们来说说这个最近给我私信最多的选题 :稳定币。
5月20号,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稳定币《天才法案》的关键性程序投票;
仅仅一天之后,香港就通过了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;
包括欧盟、英国、新加坡、韩国等等,都在这一年里接二连三推出了针对稳定币的监管立法草案,各国官方政府开始扎堆推进立法;
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,潘功胜都在6月份首次公开讨论稳定币;
而市场这边,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上市不到一个月,股价已经涨了750%;
特朗普家族控制的公司 (World Liberty Financial) 也发行了自己的稳定币;
Paypal、Stripe这些支付巨头,摩根大通、花旗、高盛等各大银行,包括中国的京东、蚂蚁、小米,都已经率先冲进了稳定币市场;
视频截取自: 小Lin说
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潜意识觉得,币圈的新概念就是炒作、就是圈钱,或者这就是美国的阴谋、美国的圈套。可这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、这么多主流大公司全都冲进来了,不可能都是为了圈钱,或者明知道是圈套还都往里冲啊。
为什么突然间大家都冲进来了?
稳定币就是金融市场的未来吗?
我们来一口气了解一下,稳定币这个混沌的战场。
稳定币基础
什么是稳定币
稳定币,是一种加密货币,和比特币、以太坊一样,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。但它最大的区别就是稳定,大部分是和美元1:1绑定。
目前,各个私人公司都可以发行自己的稳定币。
比如现在市值最大的稳定币叫做泰达币,USDT,是一个叫泰达的公司发行的。你可以拿着1美元去找泰达,它会把那1美元收走,然后在区块链上,给你创造出一个价值1美元的泰达币,放到你的钱包里。
这个泰达币,几乎是可以自由的在加密世界的大部分链上流通的,你就可以拿着这1泰达币在加密世界里去支付、交易、投资等等。
我们稍微引申一点,泰达凭什么能保证这个USDT能稳定在1美元,不会像比特币一样波动呢?
因为它保证了,我既可以以1美元发行1个币,又可以以1美元赎回1个币。
就是它买入价也是1美元,卖出价也是1美元,而且不限量。
这样一来,一旦市场价高于1美元,你就可以找泰达买,然后在市场上抛售,低于1美元,你就可以大量买入,然后卖给泰达,市场就会自动把价格锁定在1美元左右了。
而泰达凭什么能保证不限量赎回呢?因为它每发行1个币,都需要有至少1美元的储蓄,来作为担保。就有点像早期美联储发行美元,背后要有黄金做支撑,这个稳定币,背后要有美元来支撑,而且是100%的担保。
比如观察泰达一季度的报告,它总共发行了1436.8亿的泰达币,而它的储备资产有1492.7亿美元,还富余了56亿。
视频截取自: 小Lin说
大家发现没有,都不用理解什么区块链、加密货币,它就有点像一个公司发行了自己的游戏币、Q币,然后通过抵押资产来给游戏币的价值担保。
当然,实际上也有去中心化抵押的稳定币 (DAI), 也有纯粹通过算法维持的稳定币,但从体量来说并不大。
现在所有的稳定币里,从发行量来看最主要的就两个币:
泰达币,USDT,占60%;
USDC,占24%,这就是刚刚上市的Circle发行的。
这两个币,都是上文提到的那种,一个公司担保发行的稳定币,这次各国的立法也主要是针对这些公司担保发行的稳定币。
你看这也挺讽刺的,虽然区块链的理念是去中心化,但稳定币这个加密世界货币,主流还是这种依赖一个机构的、中心化的模式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顺带一提,这些发行稳定币的公司,利润率是很恐怖的。Tether 去年利润130亿美元,而它的员工人数只有一百出头,也就是人均利润一亿美元!
那这些稳定币发行公司,是怎么赚钱的?
其实非常简单。它发行稳定币,你不是会给它1美元么,它主要就是靠那1美元投资带来的利息。当然,它一般都投资在极其稳健的短期国债,或者隔夜逆回购上,但现在美联储的无风险隔夜利率都超过4%了,它能拿到的利息是非常可观的。
比如泰达,它发行了1500亿美元的泰达币,咱就按4%的利息算,也有60亿美元了。
但要是几年前哪家公司发行个日元稳定币,估计就穷的叮当响了~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而另一个稳定币发行巨头Circle,它的增长势头这么快,其实是严重依附于交易所的,2024年利息收入有16.8亿美元,但其中超过10亿美元都分给了交易所!
然后,交易所会自掏腰包来做补贴、激励返还,来吸引用户,比如用户往里面存USDC,就是Circle发行的稳定币,除了年化收益,平台还会额外补贴一部分,这样一对比,这个利益链条是不是有点像信用卡的那个激励循环~
稳定币的特点
那为什么很多人非常看重稳定币,觉得它很重要呢?
主要是它不光可以在加密世界当货币,似乎如果应用在实体经济活动的交易里,好像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。
首先就是便捷。
这个相对于跨境汇款尤为明显。
对比传统通过银行的跨境汇款,平均手续费超过了5%,还可能要好几天;
但稳定币,因为都在区块链上,没有跨境、没有汇率转换、没有银行对接、没有SWIFT,分分钟到账,而且手续费也要低很多。
同时它还私密。
这就好像游戏世界里交易游戏币一样,你只知道对方叫"九亿少女的梦",并不知道其实他其实就是隔壁老王~
当然在加密世界和游戏世界不一样的是,它在区块链上,所有交易都是公开账本,所以你不光能看到它和你之间的交易,你还能看到"九亿少女的梦"昨天刚刚给"伤心的泪"转了120个币,上个月收到"寂寞的张无忌"32个币,你能看到所有账户的所有交易。
其实便捷、私密,是加密货币都具有的优势,这也是当时大家鼓吹比特币的原因。
但同时,稳定币又弥补了比特币最大的短板,它还稳定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稳定币现状
目前应用
便捷、私密又稳定,咱光看这三个优势,不就是一个理想的交易货币么!
所以,虽然目前稳定币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,已经吸引到了大量最需要这三个特征的经济活动。
黑市
首先第一个,我估计大家都能猜到,就是黑市。
之前很多人用比特币洗钱还觉得不够稳定,稳定币把这个缺点也解决了, 自然会受到大量地下交易的青睐。可能"伤心的泪"和"寂寞的张无忌"背后都是黑色活动也说不准。
跨境支付
再有就是咱们上文提到的跨境支付。
大概一年半之前,稳定币跨境支付的应用还几乎是0,现在已经达到大约500亿美元每个月了,而且还在以每个月20% - 30%的惊人速度增长。毕竟全球跨境支付每年大概是200万亿美元,这个天花板还是相当高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、沃尔玛、京东这些涉及到很多跨境支付的巨头,本来感觉和加密货币没啥关系的公司,却都冲在了布局稳定币的最前线。
高通胀国家
还有个目前很主要的应用,就是在高通胀的国家,其实有点类似于当数字美元使用了。
比如阿根廷、尼日利亚、土耳其、巴西,在2022年之后,这些国家的民众,饱受本国货币飞速贬值的困扰,而本国又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,怎么办?这些国家的民间,开始大规模使用稳定币来交易支付。
本来,这些国家的政府,肯定第一反应是禁止、是限制的,但由于民间对稳定币的需求过于强烈,一看堵也堵不住,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成了支持稳定币的先锋。与其让这么多钱流到黑市,不如顺水推舟,干脆就开放、拥抱稳定币,像巴西就试点直接把稳定币接入到巴西官方的支付体系PIX了;阿根廷也是可以合法的用稳定币付房租。
交易量大
目前,全球稳定币总量超过2500亿美元,5年里翻了20多倍。
虽然总市值和比特币2万多亿美元还没法比,只有它的八分之一,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看交易量的话,稳定币已经超过比特币了。这也侧面印证了它更强的货币属性。
2024年稳定币的总交易量是27.6万亿美元,超过了比特币的19万亿美元。
虽然现在只是稳定币的萌芽阶段,但这个交易量已经超过了Visa和Mastercard在2024年的支付量总和。可见它的潜力是不容小觑的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当然,前面的内容是为了快速介绍它的发展,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稳定币偏正面的特点。它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风险和问题的,又是极强的投机属性、又和洗钱挂钩,每隔一段时间都可能出个重大崩盘、重大诈骗,大家自然对它的印象好不了。这其实也是大部分国家官方,一直不太待见稳定币的原因。
但这其实一部分也是因为各国没有明确监管,模棱两可的法律导致的。
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是合法合规的,红线在哪,大部分跨国公司、大部分经济活动不敢涉足这个领域,就更会导致应用加密货币世界更多的参与者是洗钱、投机这些。
这其实也是最近各国的立法,越是严格,越是对稳定币、乃至整个币圈的重大利好的原因。
至于各国为什么突然开始立法,这确实就和大国博弈、货币博弈有关系了。最主要的推力自然就是美国。
美国进展
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特朗普上任以来,他个人围绕加密货币主要的动作:
1月,特朗普刚一上任就立马签署了一个行政令,题目是《加强美国在数字金融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》,看名字就很直白了吧,并且禁止了数字美元。这基本就定调了,加密货币市场美国绝对支持!
同样是在1月份, 特朗普发行了自己的$TRUMP币, 其中80%都是特朗普旗下公司控制。这个不是稳定币,而是像比特币一样,价格是可以波动的,一度涨到了超过80美元,总市值高达600亿美元,现在已经跌到不到10美元了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没过几天,特朗普老婆也接着发行了自己的币 ($Melania),他儿子也发币 ($Barron)。
3月份,特朗普宣布把政府之前没收的比特币列为"美国战略加密储备",不能随便卖。
之后,特朗普关联公司 (World Liberty Financial) 又发行了稳定币USD1;本来规模也就是小打小闹,大概是一亿多美元,突然在5月1号翻了十倍到22亿美元,怎么回事儿啊?因为阿布扎比投资局投了20亿美元进来。
说实话,一个美国总统居然能发自己的币,我虽然没那么了解美国的法律,但还是挺惊讶居然没有法律禁止这种行为的,这应该是巨大的利益冲突了。关键是市场好像也接受度良好,由此可见,大家对特朗普的接受度,真的是非常高啊。
除了法币,特朗普1月份刚一就职就签署了行政令,禁止央行数字货币,也就是数字美元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"天才法案"
当然,真正对稳定币市场产生重磅影响的新闻,还是那个"天才法案"了。
天才法案,不是说特朗普觉得这个法案很天才啊,只是它的简称正好是GENIUS, 是美国针对稳定币的一个立法提案,在6月17号,高票在参议院通过的法案,但还没通过众议院,还只是个草案。
这草案,不像那个大而美法案一千多页那么变态,就二三十页,所以我还能笼统的扫一遍。草案的核心其实大多挺标准化的,这些条款不光是美国,其它大部分国家地区通过的监管法案都大差不差,我简单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点:
首先资质上,发行稳定币的企业需要牌照,谁能发谁不能发,是政府说了算,不过到底是州政府还是联邦政府,目前还在拉扯;
然后监管上,规定一下哪些机构负责;
储备资产的要求上,要求所有发行的稳定币,必须背后有"高质量资产"作为储备,而且不能再抵押,而且这些储备的清偿优先级是最高的,比债券还高。不能说发行的企业破产了,结果储备拿去还给债权人了,那不行!都得优先还给稳定币持有者;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别的风险管控的要求、信息披露的要求、反洗钱的要求。
实际上,在银行呆多了,看这些要求就感觉是非常标准的三件套了。感觉和对金融企业、银行的监管很像。
不过它对储备资产的要求更严格,要100%储备,毕竟这些公司真的是类似在发行一个货币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什么叫"合规"
毕竟银行都要花很大功夫在合规上,币圈的公司就更是了。
关于合规我们支出来聊两句。
什么叫"合规",就是怎么符合各国的法律法规。
比如各种牌照、审计要求、反洗钱的要求、技术安全的要求、储备资产的要求等等。
现在各国先推出了"规",各国才好"合"嘛。
像泰达币,虽然它市场份额最大,就因为信息披露不足,又注册在维京群岛,没注册在美国,就有可能因为不合规而被赶出美国市场。
不光是对稳定币发行公司,其实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,合规对它们来说就更重要了。
早期因为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,各个交易平台野蛮生长。但是最近两年,随着各国监管规范化,其实给各大交易所也来了一波整顿。
为什么积极推进稳定币?
那么,为什么美国要这么积极的推进稳定币呢?
总结来说它有三大主要目的:
第一:维持甚至加强美元地位;
第二: 增加美债需求;
第三: 抢占加密世界地位。
肯定有人会说,应该再加上一条: 特朗普自己要赚钱, 你看他自己发那么多币,他就是为了自己赚钱圈钱!
这条我们就不做评论了啊,咱主要看那三点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美元地位
首先,加强美元地位。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,在3月份就明说了: 特朗普政府将会利用稳定币来维持美元的主导地位。
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很多次,最近,尤其是特朗普上任之后,很多国家、甚至整个市场正在缓慢的去美元化,这肯定是美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。
而稳定币,虽然挂钩什么都可以,也有欧元稳定币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、黄金稳定币,但实际市场上99%都是美元稳定币。那短期内推广稳定币,不就是推广美元么?!
交易虽然在链上,但背后都需要抵押美元,都和美元的汇率挂钩。咱举个极端一点的假设,如果土耳其、尼日利亚、阿根廷,全都用美元稳定币交易结算了,这些国家央行印的里拉、奈拉、比索就没人用了,制定什么利率也没用了。基本上,相当于这些国家全都用美元了,完全美元化了。
所以,如果美元稳定币被广泛应用在其它非美元国家,肯定是增强了美元的应用范围、国际地位的。
这点很好理解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美债需求
其次,就是刺激美债需求。
试想一下,因为稳定币大多是挂钩美元,而背后的储备资产现在大约60%是短期美债,现在立法了以后以后很有可能会更多。
对比2024年稳定币最大的发行行Tether,就净买入了331亿元的美债,已经是当年全球美债的第七大买家。
贝森特自己在过会听证会上都说了,2028年稳定币规模可能翻8倍,对短期美债需求就会超过一万亿。
会增加短期美债需求,压低短期利率曲线,从而降低美国政府借短期债的成本。
美债正愁没人买呢!岂不正好?!
大家提这点非常多,可能主要是因为它的逻辑链非常的顺理成章、很合理。
不过我个人认为,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推动美国加急推出稳定币法案的主要原因。这纯粹是个人观点啊,你可以听听我是怎么想的。
首先,而且这些美债需求并不是全新的需求。
试想一下,比如你想买稳定币,从银行里取出来一万美元给到Circle,Circle给你USDC,然后这些钱大部分拿去买短期国债;
实际上,这一万美元原来在银行里也有一大部分是买短期美债的,甚至可能是买的长期美债的。
所以贝森特说的这一万亿美债,并不是完全的新需求,要打不少折扣的。
再有一点就是国债的期限。
大家经常说Tether是国债的第几大持有者,买了多少美债,只看到了它国债的持有量。但期限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些稳定币储备的国债是3个月以内的短期债需求。而像日本、中国央行买的外汇储备主要都是3年-30年的中长期国债。
做过交易员的朋友都清楚,3个月的国债和10年期国债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。
对这种超短期利率,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市场的需求,而是美联储!美联储随便降息25个基点,比十个Tether在那疯狂的买3个月国债都管用。
这部分我有点跳步,没详细解释,你就听个大概意思吧,反正超短期国债,美国政府其实不怎么担心,它主要发愁的是长期国债。我们在海湖庄园协议那期也分析过,米兰就建议可以让别的国家把短期国债换成超长期债券。你们买短期国债我不在乎,最好都换成长期国债才好呢。
总之,如果说美国费半天劲,加急讨论出来一整套稳定币法案,推动整个加密货币世界的发展,带来这么巨大的不确定性,主要是为了三年后短期国债的需求有可能增加一万亿美元?!
我是存疑的。
这个增加国债需求肯定是个好处,但我觉得远远不是美国最主要的、最根本的目的。
另外两点,我觉得要重要得多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加密世界地位
咱再来看这第三点,争夺加密货币世界的话语权。
之前美国对加密货币主要是观望,望着望着就发现,这么多年过去了,看样子这个加密世界不是昙花一现,需求在持续扩大,理念在持续更新,甚至有挑战传统金融体系的苗头了。
那既然压不住,不如拥抱它,抢先一步立法、规范化。
这一点不光是美国,差不多所有立法支持稳定币的国家地区,都抱有这个目的。美国也并不是最先立法的,之前欧洲、中国香港、新加坡都推出了稳定币草案,而像中东、瑞士、韩国更是一直以来就非常支持区块链。
所以,美国不能说是为了抢先一步,只能说为了不掉队,不能在加密世界这个新战场,丧失自己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,所以选择赶紧立法。
视频截取自: 小Lin说
中国进展
中国大陆
我们知道,中国大陆一直是禁止加密货币的,目前主要推动的是数字人民币。这个数字货币和稳定币还是很不一样的, 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说。
但毕竟美国想要利用稳定币抢占美元化,中国也怕错过稳定币这班车,也想在这个新市场争取离岸人民币的话语权。所以现在主要在香港进行试点稳定币、试点人民币稳定币,采取这种"双轨制"。
中国香港
香港是在今年5月推出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将会在8月1日生效。
草案一推出,这些稳定币的概念股都涨疯了,最少都涨了70%。可见市场对香港的稳定币市场那是相当乐观。
当然,香港主推的稳定币就不是美元稳定币了,而是港元稳定币,同时也计划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试点。
这个条例的内容,其实理念和咱们上文分析的美国的法案差不多,咱直接聊一些不同的地方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沙盒:牌照竞争
首先香港的做法是"沙盒",就是在一个隔离的完全可控的监管环境下先进行试点。
在2024年7月份,公布了三个"沙盒"参与者的牌照,这三家简直就是香港稳定币的第一批玩家:
拿到牌照的分别是:
京东币链;
圆币创新;
还有一个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联盟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这里面京东币链,背后的托管银行是天星银行,而天星银行的两大股东分别是小米和富途。
圆币创新背后主要是一些币圈的资本;
第三个联盟主要是一些香港的资本;
还有一个玩家,虽然目前还不是沙盒参与者,但也虎视眈眈想要拿下下一批稳定币牌照的,就是蚂蚁集团。
所以你看,虽然香港稳定币条例还没发布,这牌照的激烈角逐、厮杀已经开始了。
跨境支付
香港再有一个特点,就是明显更注重跨境支付。
比如香港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启动了"跨境支付通",6月22日刚刚上线。大概就是让内地和香港之间可以点对点直连,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跨境交易。让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资金流通可以更通畅。
这个跨境支付通,虽然不是直接放在区块链上,但也用了分布式账本技术,和稳定币、数字人民币的兼容性非常高,市场普遍认为是推动人民币稳定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路径。
其他国家地区
其它国家地区,欧盟是2023年就通过了针对加密资产的MiCA监管法案,新加坡金管局也是在2023年就发布了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。这两个都是非常早就发布正式监管条例。
总体来说,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把各个国家地区对稳定币的态度简单分个类:
积极开放
我个人感觉比较积极开放的,就是新加坡、中国香港、阿联酋。尤其是阿联酋,一直走在币圈的前沿。感觉别的地区是允许什么做什么,阿联酋是只要不禁止,大家都可以试试!各大币圈的公司都欢迎来玩啊,来看公司啊,我几乎不收税的!
中国香港、新加坡呢,都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、贸易中心,而且在争抢亚洲金融一哥的位置,自然谁也不能在加密世界这个新赛道落后,所以在稳定币这个赛道上,简直是争先恐后了。
上个月新加坡《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2022》正式生效,明确规定了在新加坡注册并向海外客户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实体,必须拿到牌照,才能营业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谨慎接受
相对谨慎包容的呢,最主要的就是美国和欧盟了。
欧盟,别看它监管法案推出的早,但态度我感觉是非常谨慎的,比美国要谨慎一些。
比如它这个MiCA条例就规定了,禁止收取代币赎回费用,禁止稳定币支付利息,严格限制日交易量等等。理由是这些稳定币"对金融稳定、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、货币政策传导或货币主权构成风险"。
这个禁止稳定币支付利息,其实挺狠的。
现在很多稳定币平台,都已经开始针对用户存稳定币发利息了,越来越像加密世界的货币存款了。如果欧盟规定稳定币不让付利息的话,会大大降低稳定币的吸引力。感觉潜台词就是:我不禁你就不错了,别给我整金融圈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
可见欧洲人对稳定币,其实是谨慎中略带排斥,比较保守的。
韩国,其实2021年之前都是比较排斥加密货币的,尤其2022年崩盘的Luna币,总部就在韩国,让韩国的投资者,损失超过40亿美元。之后韩国很快推动立法,但更多倾向于严管,你别再出事儿了。
虽然管的严,韩国民间的加密货币市场却一直非常火热。
尤其是最近的新总统李在明,很明显能感觉到他对稳定币、对数字资产的态度很友好,他竞选的纲领里就说要"允许韩元稳定币",6月份韩国也刚刚提出了《数字资产基本法案》。
其实很多国家都和韩国类似,对稳定币的态度在最近一年从谨慎变成了接受,甚至拥抱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明确限制
第三类就是明确限制了。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大陆,除此之外还有孟加拉、阿富汗,也都是。
代币化
RWA
我稍微拓展一点啊,其实咱们今天虽然主要聊的是稳定币,但各个国家主要想推动的不仅仅是稳定币,而是"代币化"。
这就涉及到区块链里,最近很火的一个概念,叫做RWA,Real World Assets,直译过来就是 "真实世界资产"。
大家别晕啊,不复杂。就是把一些现实世界的资产给它数字化挂在区块链上,有点像在游戏世界建立一个不可复制的资产,我在真实世界里有个房子,我在区块链上也构建一个它对应的映射资产,一个RWA,这样它在数字世界里也能进行交易。
其实稳定币就是RWA的一种,它是把现实世界的美元给数字化到区块链上了嘛。
你可以把企业发的债给放到链上,把房产放到链上,把知识产权放到链上,这样在链上会有更强的流动性,买卖更方便,而且链上不可篡改,交易更公开透明,还能附加各种智能合约等等。
比如贝莱德在今年3月和Securitize联合发行了链上美元货币基金:BUIDL。
就是把一个投资基金放到区块链上了。你用稳定币投资,然后会定期拿到更多的稳定币作为回报。
这个说实话还是让我挺惊讶的。我确实知道区块链上的金融玩法可以非常花,有这么个投资基金并不稀奇。
关键这不是哪个不知名公司发行的基金,而是贝莱德,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发行的,而且现在它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9亿美元!主流金融公司这么早、这么成功、这么大规模的入局,还是挺让我惊讶的。可见这种RWA代币化的潜力还是很大的。
国内蚂蚁,也在非常积极地研究推进这个RWA。非常积极参与香港的那个Ensemble沙盒项目,搞了充电桩RWA、光伏RWA、换电站RWA,这些项目可以通过区块链上融资,大家可以在区块链上投资。
这些RWA,被尤其是中国香港、新加坡,看作是加密世界有巨大潜力的领域,也是稳定币发挥的主战场之一了。
图片截取自: 小Lin说
写在最后
打不过就加入
为什么各国、各大公司最近纷纷加入了稳定币的战局,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全球版的"打不过就加入"。
大部分大公司、大部分政府可能开始都是拒绝、都是抗拒的,毕竟他们大多是原有市场体系的既得利益者。但当他们一部分人逐渐意识到这个潮流似乎短期内不可逆的时候,打不过就加入嘛,开始掉头冲到最前面。越多的人掉头冲向稳定币市场,这个势头就越猛烈,当然最最猛烈的推动力还是美国的立法。
面对这个大潮流,大家其实都想争取自己的利益:
美国是想利用稳定币市场强化美元地位吗?是的;
其它国家地区是想通过稳定币抢占有利地位吗?是的;
特朗普个人想从加密货币中获利吗?是的;
币圈公司想通过稳定币、加密货币赚钱吗?是的。
大家虽然目的不同,但做法都是在从各个角度推动稳定币市场、加密货币市场的完善和发展。这其实很像一些风口,比如大家抢着投AI、抢着投互联网,只不过稳定币这波潮水还有各国政府、各国监管、各国央行的加入,真的是全球大混战了。
至于具体各国的策略、各国立法的目的,我们上文简单分析了一些。再深入的,我猜各国政府八成也没怎么想明白。你别以为参与各国稳定币立法讨论的都是加密货币专家。
试想一下,美国国会一帮至少50岁年纪的参议员们,能有几个透彻理解稳定币,理解区块链的。他们就要投票决定这么关键的稳定币法案了,八成就是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。
视频截取自: 小Lin说
金融脱媒
如果大规模应用稳定币,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产生什么冲击呢?
我们非常高概念的说,稳定币崛起,包括去中心化金融,本质上就是跳过了金融中介、跳过了支付公司,有一个名词叫做"金融脱媒"。
所以银行紧张、支付公司也紧张,只能赶紧冲在最前面。
摩根大通老大Jamie Dimon 2023年还说比特币就是个大骗局,结果最近摩根大通都发行自己的摩根币了。预计到2025年底,欧美主要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会纷纷推出自己的自有稳定币。
其实,监管是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有100%储备,这些钱,理论上一部分要流回到银行体系,银行体系流出的钱应该不多。但是银行体系由于丧失了很多灵活资金、也丧失了很多放贷能力,它的利益肯定会大大受损,同时也降低了银行和整个经济体的联结。
银行的利益受损大家可能无所谓,但它和经济的联结减弱就比较麻烦了。因为中央银行就是通过银行体系调控货币政策的,就会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降低。
至于谁来调控加密世界里的货币政策,调控稳定币的流通速度、稳定币的信贷规模,这个其实是更大、更重要的问题。
其实,现在各国监管机构其实都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,美国把稳定币定义为"支付稳定币",意思就是要大家主要用稳定币来支付,少拿来存钱、用于投资、融资。不光是美国,各国都差不多,基本都禁止或者极其严格限制稳定币支付利率,更不用说放贷款了。
由此可见,这其实就是有意先避开了稳定币的利率这个问题。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。
视频截取自: 小Lin说
稳定币,真的非常有意思,我肯定没有能力一段视频给它聊透,但至少我希望让大家意识到,稳定币没那么简单,它其实引发了很多重的冲撞:
引发了不同国家、不同货币之间的冲撞;
引发了传统金融体系和加密交易体系的冲撞;
引发了私营公司和官方监管机构、中央银行的冲撞;
引发了稳定和创新之间的冲撞。
这种革新虽然风险很大,但各国能这么积极去拥抱,其实我个人还是挺兴奋的,挺想看看这个所谓的Web3世界,能发展出怎么个形态来颠覆一下我的认知。
—— E N D ——